公司新闻

一种用于立井地面预注浆工程的止浆塞安全脱离装置的制作方法

来源:BOB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8-08 00:38:16

  

一种用于立井地面预注浆工程的止浆塞安全脱离装置的制作方法

  井筒地面预注浆,是在井筒开凿之前,从地面围绕着井筒的四周钻进一 些注浆孔,到裂隙含水岩层,然后把配制好的浆液用泵通过输浆管和注浆管,注入到裂隙含 水岩层中堵水,经检查达到封水目的后,再进行井筒掘砌的施工方法。当注浆深度较大时,为使浆液在各含水层中均勻地扩散和保证注浆效果,应采用 分段注浆。止浆塞(灌浆塞、封隔器)是实现分段注浆,合理使用注将压力和有效控制浆兴分 布范围,保证注浆质量的重要设备。目前地面预注浆工程中主要使用的是卡瓦式止浆塞,其 原理是卡瓦式止浆塞在注浆孔中,靠机械压力使密封件(胶塞)产生横向膨胀,与孔壁挤 紧,将注浆孔分为上下两段,以便下段注浆时把浆液压入裂隙含水岩层中,而不致从胶塞密 封处返至上段,保障正常进行分段注浆。当注浆钻孔遇到破碎地层时,止浆塞下的注浆孔段由于受到地层塌孔的掩埋,已 经很难达到设计的段高要求,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注浆的段高,可以在止浆塞的下端连接和注浆段高 等长的注浆管,来保证注浆的段高及注浆堵水的质量、效果。但采用止浆塞下连接注浆管路 保证注浆段质量的方法,在该段注浆完成后,如果在止浆塞呵注浆管之间没有特殊的装置, 则就不能解开止浆塞,将止浆塞及上部钻杆提出注浆孔,从而造成孔内事故。

  本发明的实质是,设计一种止浆塞安全脱离装置,在遇到破碎地层注浆 时,将该装置安装在止浆塞和止浆塞下部注浆管之间,在完成该段注浆后,使止浆塞和止浆 塞上部的钻杆安全脱离钻孔,保证立井地面预注浆工程的顺利进行。

  本发明的基础原理如说明书附图所示。本装置由内芯管(1),安全销(2),0型密封圈(3),外管(4)和销轴(5)组成。其 中内芯管(1)的外圆柱面上铣有螺旋槽,和轴向的直槽,螺旋槽和直槽之间可以沟通,销轴 (5)可以从螺旋槽的顶端向直槽移动,顺直槽上部脱出。

  具体实施例方式工作时,内芯管(1)向下和满足注浆段高要求的注浆管路通过锥 形螺纹相连,外管(4)和上部的止浆塞下芯管通过螺纹连接,在止浆塞上部钻杆的带动下 下到需要注浆的注浆孔内,然后止浆塞座封,开始正常注浆,浆液通过止浆塞上部钻杆的内 孔、止浆塞内孔、本装置的内孔及下部的注浆管路,到达受注孔段,实现正常注浆。注浆完成后,通过旋转止浆塞上部钻杆,打开止浆塞上的上、下芯管之间左旋螺纹 接口,脱开止浆塞的上、下芯管之间的连接,通过止浆塞上部钻杆向上拉动止浆塞上芯管然 后向下冲击止浆塞下芯管,止浆塞下芯管带动止浆塞安全脱离装置上的外管(4)切断安全 销(2),然后外管(4)和销轴(5)在内芯管(1)的外圆柱面上的螺旋槽的引导下,边下移、边 旋转,当外管(4)和销轴(5)到达内芯管(1)的外圆柱面上的螺旋槽下部时,上提与止浆塞 上部连接的钻杆,就可将止浆塞、止浆塞上部钻杆顺利从钻孔中脱出。

  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是该装置由内芯管、安全销、O型密封圈和外管组成,内芯管的外圆柱面上铣有螺旋槽及其和螺旋槽沟通的轴向直槽,外管的内圆柱面上安装有可以传递拉、压力和扭矩的销轴,在不受外界的力的作用时,该装置能传递扭矩和拉、压力,内孔能够最终靠高压流体。

  1.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是该装置由内芯管、安全销、0型密封圈和外管组成,内芯管 的外圆柱面上铣有螺旋槽及其和螺旋槽沟通的轴向直槽,外管的内圆柱面上安装有可以传 递拉、压力和扭矩的销轴,在不受外界的力的作用时,该装置能传递扭矩和拉、压力,内孔可以通 过高压流体。

  2.其技术特征是,当受到轴向冲击力作用时,安全销被剪断,在外管销轴、内芯管螺 旋槽和直槽的引导下,外管和内芯管做相向的轴向移动和相对旋转运动,当相向轴向移动 完成后,在拉力作用下,外管可以和内芯管脱离。

  一种用于立井地面预注浆工程的止浆塞安全脱离装置,本发明属于矿山特殊凿井领域。当注浆钻孔遇到破碎地层,需要在止浆塞的下端连接和注浆段高等长的注浆管,来保证注浆的质量时,本装置安装在止浆塞和下部注浆管之间,用于注浆后止浆塞脱离钻孔。其原理如摘要附图注浆时,内芯管(1)和注浆管路相连,外管(4)和止浆塞下芯管连接。注浆完成后,通过旋转止浆塞,脱开止浆塞上、下芯管之间的连接,使止浆塞上芯管向下冲击止浆塞下芯管,带动外管(4)切断安全销(2),然后外管(4)和销轴(5)在内芯管(1)的外圆柱面上的螺旋槽的引导下,边下移、边旋转到达内芯管(1)的下部时,就可将止浆塞、止浆塞上部钻杆顺利从钻孔中脱出。

  发明者丁振宇, 周兴旺, 周华群, 孙光, 张宏发, 张强, 李方文, 李生生, 王正胜, 袁辉, 赵久良, 陈若飞, 高岗荣 申请人: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

  技术研发人员:袁辉;丁振宇;张强;李生生;孙光;张宏发;王正胜;高岗荣;周兴旺;周华群;李方文;赵久良;陈若飞

  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,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.生态环境材料与污染治理 2.新能源材料、矿物材料的教学和无机非金属矿物新材料 3.新技术的开发研究

  1.深基坑与深基础工程理论、设计方法与关键实施工程技术 2.地下结构共同工作集约化分析理论和设计方法